2013年8月15日 星期四

關於自殺

看了《此時此刻》,悶到呢……連我這種很捱得悶的人都忍不住中途走開食薯片。看這套舊戲,當然是為了Virginia Woolf——意識流作家,女權主義者,短篇好看,長篇令人受不了——不過想不到戲中還有兩個主角,三個不同年代,似乎相關實際上又不相關的故事共同發展。相關之處,就是幾乎全部人都想自殺,結果也有兩個真的自殺了。

其實對於Virgina Woolf投河自盡,我一直都不很理解(據說她還放了很多石頭在衣服裡確定自己必死無疑)。很多出色的女作家都自殺收場,有一半原因是從前的女性備受多方制肘,不只是出版上的制肘,還有精神上的制肘——很多女人願意照顧一個有才華而精神恍惚的男人,但沒有多少男人受得了一個精神恍惚而且缺乏一顆平靜的心去照顧孩子的女人。Virginia Woolf的《自己的房間》是女性主義文學的經典,內容嘛,簡單來說,就是提出女人要有自己的房間——聽起來多可笑!可是那個年代就是這麼可笑,又或者到了現在,也不是每個女人都可以在丈夫、孩子之外擁有自己的獨立的私人的空間,讓她去追求屬於她自己的東西。不過呢,我一直覺得相比其他仕途受阻又情場失意的女作家,Virginia Woolf是最幸福的一個,因為她老公就是一個出版商,而且不是變態的——法國有個叫科萊特的老公也是出版的,總是逼她寫,然後換上自己的名字——Mr Woolf同 Mrs Woolf相知相愛,老公還會幫她校對,她也不像其他人般要看出版商的臉色,我覺得沒有人比她更幸福了。可是她就是不快樂。戲中飾演Virginia Woolf的妮歌潔曼跟她老公說:我不想僅因為怕你難過而活下去。而另一個故事中的愛滋病人也對照顧他的Meryl Streep說:我不自殺,是因為如果你不能再照顧我,你就會崩潰。最後兩人都自殺了。這聽起來是很自私——說到自殺,人們通常的反應是,你呀,也不想想你媽怎麼辛苦的養大你,如果你死了身邊人會怎麼怎麼的難過?但戲中強烈的Message是:我有權自殺。如果生命的本質是為別人而活,以免別人難過的話,那麼最不尊重生命的,就是說這些話的人。的而且確,每個人都應該好好面對自己的生命,真正的面對它,而不是用那些自欺欺人的理由假裝活著。我認識一個很討厭的人,他除了縱情聲色之外根本沒事好做,每天都要找節目堆滿他的時間表,可是他竟然說想生個男孩,要教他踢足球,我聽後差點沒噴出來,這真是天大的笑話!一個整天都愁眉苦臉的人居然還想帶另一個生命到這世間來,這還不是靠害麼?可是「帶一個生命到世間來」聽起來總是那麼偉大,那麼悅耳,而離開卻彷彿是自私,該受千夫所指。戲中有一個母親,想自殺又沒有自殺,僅因為幾歲的兒子和腹中的嬰兒,她老公也不壞,是個不愁衣食,就認為自己很幸福不會去想其他事每天重複一切動作就很開心的膚淺傢伙,最後她沒有把藥吃下去,她選擇等待,直至把孩子生出來,然後留下字條,消失,開始別的生活。雖然乞人憎,但也算是一種勇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